概有一米左右的高度,上面用小纂字体均匀刻着几十个字。我虽然辨认不出这字刻得如何,不过却下意识觉得有一种散乱的感觉,似乎是凿刻的人特意而成。石碑材质很新,应该只有不到一百年的历史,估计是附近的村民埋在山壁里的。山洞属于八百山辖界,难道是八百山村的村民埋进去的?
我打起手电尝试辨认石碑上的文字,发现这种字体居然和我在《战国秦汉考》课程里面见过的一种文字很相似,应该是某种曾盛行于秦初,消亡于东汉的古文字。奇怪,近代石碑上怎么会出现这种古纂字?
这种古纂字和今人所用的小纂已经相差甚远,不过好在尚属一系,形义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冲突,我连蒙带猜将石碑内容读了一遍,很快倒吸了口凉气。
这他娘的居然是个墓志铭!
石碑的原文写得很拗口,开头是马氏女柔,贤良淑德,内外咸赞之类的话语,大概讲的是八百山村马家一个叫做柔的妇人,在丈夫死后守节几十年,独自将子女抚养长大,是个很伟大的妇女。死后马家的族人将她葬在此处,希望她能够安息,并被列祖列宗所接受。石碑最后的落款是庚辰年,70年前。
我心说见鬼,八百山的村民这么会玩,居然拿先秦古纂写墓志铭?
如果八百山村的村民习俗真的这么古怪,那么就意味着他们的丧葬文化居然是以古纂体为依托的。纂体又称秦篆,是秦统一后就开始盛行的字体,这就意味着,这个八百里山村的历史应该很悠久,甚至有可能沿袭到两汉先秦,而且村子的环境必须保持长久的闭塞,才不会被外来文化入侵和同化。
这时山洞外传来古怪的沙沙声,我把目光从石碑上拿开,突然惊悚的意识到,既然这块石碑是个墓志铭,那说明这个山洞是个坟墓。可问题是,墓究竟在哪?
我一下子有些慌了,下意识觉得四周的黑暗中有什么东西滋生出来,连脚下的泥土都变得阴森,生怕一抬脚就发现脚下就是个棺材。我连忙在心里告诉自己:一定要冷静,你好歹也算半个考古工作者,连个墓都怕,成什么体统!
“沈哥,你干什么呢?”
这时候角落里小憩的小海醒了过来,大概是被我敲打山壁的动静吵醒了,揉着眼睛走到我身前,奇怪地看着神色惊慌的我。等他看到镶在山壁里的石碑后,突然瞪大了眼睛,红润的面色刷得雪白。
小海拉着我道:“快,沈哥,我们快走!今晚不能在这过夜了!”
第三章 八百山村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